来源:上海陆家嘴金融
靠谱啊!你搜下第一家信托公司的董事长是谁就知道靠不靠谱了。
信托是唯一横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进行经营的金融机构,投资方式多样既可以以贷款、投资、出租、出售及同业拆放等多种方式进行组合投资,同时还可以视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在市场之间灵活调整,使其在规避单个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又能分享多个市场的获利机会。
信托和银行同属银保监会的监管,都属于监管部门大力监管严控风险的对象。投资收益稳定,相对较高:经常被称为富人的“定期存款”,是因为其收益水平其收益是银行一年定存的好几倍,收益稳定在在7%-9%左右,已经成为高端客户最青睐的理财方式之一。
投资于信托产品的每一份资金的性价比相较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更高。信托这么稳健,收益也比银行高,为什么信托公司收益高大家还是把钱存银行呢?
首先:投资门槛高,信托单笔投资金额不少于100万元,而且自然人投资者数量有限制,目前规定单个信托计划不得超过50人。但单笔300万以上的自然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期限因为限制资金池,以前还有3个月、6个月的项目,现在大多2年的项目更多。
信托产品是银行理财最青睐的投资标的,保守估计接近1/3的信托资产来源于银行理财资金;当银行在购买了信托产品之后,会拆分成不同期限(银行7天-3年都有)、不同资金份额(以前银行理财5万,现在1万即可,是不是很亲民)以满足银行不同客户的需求,当然产品的收益银行会再卡一道)。
另外:对投资者的要求高,只能面向合格投资者推介(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与单只理财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特定条件的投资者),不得公开宣称。加上信托机构少,全国68家信托公司,从业人员2万左右,且分布极不均匀。基本分布在沿海和内陆省会城市,且基本在一线、二线城市居多,四线、五线城市很多人都没听过。全国没有信托公司省市的投资者,估计更没听。银行网点遍及一二线城市和乡镇,连小朋友都知道银行吧。
最后大家都相信银行,银行不会跑路,万一产品有问题也会刚兑,其实信托的不良率比银行低。我们知道今年5月24日,发生了一起银行业打破刚兑标志性事件--央行接管包商银行,表明未来金融将真正回归到项目本身,且对整个行业的专业度也要求越来越高。当天2019年5月24日,央行登记注册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本100亿元,由投保银行缴纳,以保护4588家银行,杜绝金融系统风险发生,目前余额800亿。
同比,信托业的保障基金--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由信托业协会联合13家经营稳健、实力雄厚的信托公司出资成立,并于2015年1月16日成立,当时注册资本基金115亿人民币,由信托公司缴纳保护68家信托公司,以此防范信托业的系统风险,目前余额1500亿。
如今随着互联网信息发达,信托会慢慢被更多人知道,从人数上来说,银行客户的基数最大;从理财管理规模来说,我认为信托管理规模未来和银行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为什么在中国投资信托的人少?
这个跟咱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关系啊,改革开放实现温饱,富裕的时间还不够长,大家有钱都是买房,买车,投资实体项目,开个什么店,合伙做个生意。有多少人想到让专业金融机构去帮你打理资金,让钱去生钱? 当然放高利贷不算啊,这个不合法。
现在投资信托的人少吗? 其实也不少了,只是按照比例来看还不够充分。中国现在有大约290万高净值客户,但其中在做高端理财的可能只是一部分吧。 尤其对于艰苦创业的人来讲,辛辛苦苦赚到的钱,你让他去做理财,而且起步门槛就是100万,300万,他们不一定接受的了。还有人都看不上8%的收益。
第二个问题,既然信托靠谱,为什么大多数人不卖了房去投信托?
哈哈,大多数人都是房奴好吧,只有少部分人是全款买房,或是还清了房贷,或者手里几套房。 (这样说我心里也能平衡点,事实如此)你房贷都没还清,你还卖房,能卖多钱啊。 以前有个图,讲人的五个层次需求。大多数有点钱肯定都想要有自己的房子,这个是刚需。没几个人能看的开,誓死不做大房奴。你同意你老婆都不同意,丈母娘也不同意。
那么知道信托的,了解信托的,有很大一部分以前都尝试买过。18年以前信托刚兑啊。现在买信托的都是以前买过信托的,和部分银行理财经理跳槽三方带出来的,新增加的上市公司机构资金。部分保险资金。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唐婧